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游婕
相关文章
- 河南省疾控中心提醒:雾霾来袭需提防这些病毒发布时间:2017-06-17 16:07 来源:豫都网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摘要]在冬季和雾霾同样肆虐的,还有这些病毒。近日,省疾控中心提醒,要谨防流感病毒2025-08-15
龙灯巴西公司推出独特杀虫剂Bazuka Duo:含有联苯菊酯和灭多威
最近,龙灯巴西公司在巴西市场推出了一种新型杀虫剂BazukaDuo(活性成分:联苯菊酯+灭多威),并称其用途广泛,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特别是毛虫、斜纹夜蛾和臭虫。根据农艺师AndreBarabach(巴2025-08-15花1000元买一块2TB硬盘:结果收到一整箱!总价值9000+
6月20日消息,近日,一位幸运的用户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意外收获”。他在亚马逊上花费200加元(约1048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块2TB的三星990 EVO Plus NVMe M.2固态硬盘,结果却收2025-08-15- 市应急局工作人员在对加油站的负责人进行讲解。厦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 陈雅真)近日,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制作并张贴安全提示牌,禁止在加油区内手机扫码支付。报道引起高度重视厦门日报8月30日B03版《加油区2025-08-15
- 公司扎根光伏玻璃,受益光伏玻璃景气周期公司是目前国内优异的光伏玻璃制造企业,合作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SunPower等大客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现阶段公司快速扩产,有望实现量价齐升,改善盈利2025-08-15
- 2020年12月25日中国玻璃综合指数1516.39点,环比上周上涨69.74点,同比去年同期上涨334.71点;中国玻璃价格指数1615.89点,环比上周上涨89.57点,同比去年同期上涨399.52025-08-15
最新评论